(云南行散记二十五)
每一处历史文化名城都有其各自的匠心独韵:周庄的河网、婺源的粉墙黛瓦、大理的城楼,丽江的四方街。深信很多人来丽江和我一样,都为四方街所魅惑。
四方街位于丽江古城中心,有一个大约40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,五花石铺地,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。 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:光义街、七一街、五一街,新华街,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,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,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、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。
四方街广场古建筑群中,有一座风格独特的三层小楼,坐落在广场西侧。它也是四方街里唯一的一座高层,名为“科贡坊”。多年的风化雨蚀,木色老去,然而棱角雕花依稀分明。它的名字总会让人明白小楼的来历一定和清代的科举有关。
科贡坊的后面连着一条小巷,清朝雍正年间,巷子里的一个杨性家族“一门三举”。先是杨家的两个兄弟中举,后来弟弟的儿子又中举,于是官府和民众捐资在此建了一个两层的科贡坊,后来科贡坊被大火烧毁。清末,小巷子里又出了一位进士叫和庚吉,于是乡亲们在被烧后的原址上重树科贡坊,并生为三层,和庚吉也是丽江历史中最后的一位进士。索本求源,“科贡坊”呈现的不仅是丽江古建筑特色,也传播着纳西人的骄傲。
纳西族是一个有独立文字的少数民族,是一种象形文字。四方街的一个街角,今人做了一个木质展示牌,上面刻有纳西族的文字。象形文字加上图章形式的设计,使得这面展示牌成了游客眼中的纳西文化艺术品,纷纷欣赏和拍照。这样的设计美观,也显示了东巴文化的古老和厚重。古城里,标有纳西文字或东巴文化的店面随处可见。
这里曾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交汇地,各路商客们聚首交易的地方,如今的四方街也是古城中最热闹的地方,游人涌动,马蹄声声,常常有纳西人的民族表演。两次走进四方街,没有拍到一张不见游人的古建筑。当时很失意, 现在想一想,其实游客也是景点中不可或缺的看点,他们各自的神情和装扮不仅打亮了古老的四方街,而切让古老的四方街焕发出永不消失的魅力。如果四方街是一座空城,还会有兴趣吗?
拍照亦如此,没有游人的建筑缺少一种生命力、缺少一种意境、缺少一种存在感。在丽江古城,能够抓拍到游人和建筑和谐相接的图片那是我最大的成就,只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。关键是游人太多、关键是我不会在纷繁的场面中取舍和构图。有些摄影作品往往要有一些摄影模特做配合,从而达到自然和人和谐相生的艺术效果。但就个人而然,还是喜欢那些自然状态下拍到的照片,真实才有完美。
这些,偏离了主题但近了行走,现在的行走离不开拍照,甚至有些人就是为拍照而行走。
驻足四方街,拍游人、看游人从不同的街口进进出出都是一种快乐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是两个中国汉字成就了四方街,成就了丽江古城。丽江古城亦为大研古城,始建于宋末元初,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。相传因丽江世袭知府姓木,忌讳筑上城墙后变作“困”字,故不修城墙。
四方街有别,就别在中国的文化上。中国的古城,每一座都承载着中国的古文化和各自的地域文化,然而由汉字相生的古城也许只有丽江古城这一座。
评论